Tag: 哲学家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是我在为gapyear生活布局阶段所阅读的第一本书。 一开始抱着工具论的视角,我希望通过一些生活哲学方面的教导改变我的“内部运行系统”,从而在输出时可以更加流畅。 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斯多葛哲学似乎不只是我预想的可以作为一个帮助我达成我原有目的的手段,其中包括各种心理技巧和价值观的讨论,直接动摇了我部分目的本身。 对此,我表示一点点恐慌的同时又非常兴奋。 下面我把斯多葛哲学的框架粗犷的分为三部分:个人的安宁,个人的社会责任,达成二者同时充分实现的技巧。 下文的行文并不会按照这三个部分的顺序,而是先讲述技巧,再以获得安宁和尽社会责任为目的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概括了斯多葛哲学帮助我们实现个人安宁和尽社会责任的目的之后,我们也可以排除一些对斯多葛(stoicism)主义的误解和混淆: 斯多葛不是提倡“摆烂”,压制欲望的犬儒主义者(求安宁),斯多葛主义者不是一群脱离社会的利己主义者(尽责任),斯多葛主义者不是脱离实际的理性主义者(有技巧)。 设想最坏 设想最坏指的是:去设想那些有可能发生的糟糕的事情。 我们并不总是需要去构想具体发生时的画面,但我们非常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些事情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对于财富,我们要设想突然沦为赤贫的可能性,对于亲密关系,我们要设想伴侣突然离开我们的可能性,甚至对于我们自己,都要设想今天便是我们存在的最后一天的可能性。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防患于未然,让我们有风险意识,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对我们心理层面的影响。 首先,预想最坏让我们意识到事物可能不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从而在不好的结果发生时,我们已经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也就提前避免了大部分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 此外,更重要的是,预想最坏的情况会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事物,产生幸福感,并且用更好的方式去使用,对待他们。 我们一开始收获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幸福感,但会逐渐对这种感觉产生适应,于是就会回到类似获得前的状态。 因此获得持久幸福的关键就是不要把曾经带给我们幸福的事物当作习以为常,产生适应。 预想自己的生命随时可能失去,我们便更可能感激我们存在这个事实本身,也更可能以我们认为最充实的方式来度过每一天 控制三分 我们可以把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划分为三类:我们完全不能控制的,我们完全可控的,部分可控的。 第一类事物包括各种自然事件和已经发生的事件,比如天气和历史,这类事物我们不能通过任何努力去影响,控制,对这些事情产生焦虑和过度关注是没有价值的。 第二类事物是我们几乎完全可以控制的,包括我们的想法,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所设立的目标和品质。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这类事物上,因为对他们的关注可以真实地影响结果。 第三类事物包含了各种存在不确定性的但我们可以影响其发生概率的事件,比如比赛的结果,考试成绩。 这类事件我们应该只去关注我们可以影响的部分,要做到这一点的核心就是通过控制转变法来把外在目标变成内在目标。 或者说,把追求那些不确定的事物改为追求我们已经得到的或者肯定可以得到的事物。 追求我们已经拥有和确保可能得到的事物并不是鼓励我们“摆烂”,而是让我们把对得失的关注点从外部转移到内部。 比如把让我喜欢的人喜欢我这个部分可控的事情,重新改为尽我所能让自己值得被爱这样的完全可控的内在目标。 因此对于我们生活中诸如考出好成绩,提高运球技术等外部的部分可控的目标,我们都可以通过切换关注点来转变成内部目标:遵循制定好的学习步骤,尽我所能。 这样不仅鼓励我们直面挑战,还减少了我们对于结果的焦虑,而仔细想想,对过程的关注难道不恰巧是达成结果的最好途径么? 应对过去的宿命论 针对过去的宿命论是视过去所发生的为理所应当和注定发生。 这样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以更中立,甚至欢迎的立场来看待我们和他人的过去。 而更进一步,因为我们视过去发生的为命中注定,我们也就不会花费精力去思考“如果当时…”这种对现在和未来除了引发焦虑毫无意义的内耗。 针对过去的宿命论与控制三分法中的不关注不可控之事不谋而合。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特别强调了针对过去的宿命论。与之相对应的,是针对未来的宿命论。 针对未来的宿命论是主张我们当前的行为对未来所发生之事没有影响的观念,极容易让人采取一种消极无为的态度对待世界。 而针对过去的宿命论,不仅让我们从悔恨中解脱出来,以一个更平和感恩的态度来看待过去,还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真正可以影响的当下与未来上面,让我们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生活的挑战。 更深入的探讨,我们还可以把对过去的宿命论延伸到对现在的宿命论。 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可以影响我们的未来十年,甚至下一秒钟,却不能改变现在这一刹那的处境。 这一刹那是由过去的所有机缘因果构成的,也是注定发生的,并且每时每刻都在滑向过去。 因此对于他们,我们不应该有任何抱怨,而是坦然接受目前的状态,但与此同时又积极应对当下的每一刻,从而影响即将到来的未来。 自寻不适 这一条技巧可以被视为第一条技巧“设想最坏”的加强版。 我们生活中不仅要时常想象最坏的事情发生,还要偶尔亲身体验我们认为的那些不适感。 有人会因此认为斯多葛主义者有某种奇怪的受虐倾向。如果按照一般的受虐定义来讲,我觉得是的。但这样的受虐实际上提高了对“虐”的耐受度,从而让即将随时可能到来的虐“脱敏”。 自寻不适的具体做法,并不是要用苦痛惩罚我们自己,而是主动的一点点把自己往舒适区之外推。例如对于新手来说,健身可能就是一个自寻不适的例子。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应对真正的磨练时更加从容,另一方面通过一次次的克服困难提高了我们的勇气。最后,和预想最坏一样,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感恩我们当下拥有的一切。 在生活中,我也可以看到许多人对周围环境中的不适异常敏感。 这种特质或许有生理上的因素,但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的舒适区过于狭窄,对于舒适的要求太过于苛刻,因此一点不适都会让他们感觉痛苦。 这样的做法,仔细分析,实质上减少了他们的幸福感,因为一个舒适区更大的人感觉不到他们感觉到的不适。也许这样唯一的“益处”,就是让他们自认为显得更加的“优雅华贵”。 因此我们不妨在生活中多去体验一些那些会给我们带来不适的事物。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适应能力,久而久之,原本对不适的抗拒会变成一种对不适的好奇和行为克服不适的愉悦感。 这种机会无处不在,举一些我自己的例子:我喜欢和各种特质的人接触,即使是那些一般人认为的“有毛病”的人,这样做让我对几乎所有人类行为都有着非常大的包容平静。 我也时常会发起一些被认为不正常的活动,比如断网日,无社交周,断食,感受疼痛等等。这些活动在引发我思考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应对一切可能发生之事的勇气,扩大了我的舒适区。 自寻不适的一个延申便是对于快乐保持谨慎态度,因为刺激性快乐得到的越多就越会把我们变成他的奴隶。 […]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2):获得个人安宁与尽社会责任

上一篇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技巧篇讲解了一些帮助我们获得安宁的具体的技巧。 这一篇的目的则在于简要概括斯多葛对于生活各方面的思考及其价值观。 # 生活各方面 ## 责任 斯多葛在讨论存在的意义时使用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思路,认为人最大的功能除了理性思考之外,还有进行社群生活。 因此斯多葛在追求个人的安宁之外,还把关心,爱护人类当作生命中的重要责任。 ## 社会关系 在尽社会责任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矛盾:与人交往可能被扰乱安宁,远离他人无法尽到责任。 似乎我们需要找到一套既可以保证个人安宁又可以尽社会责任的方法。 首先就是,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服务他人,都尽量在独处的时候形成一套稳定的性格,这样可以在第一步的时候减少他人对自己的影响。 其次,虽然在尽社会责任方面我们应该一视同仁,但是在交友和参加社会活动时却要相当谨慎。 因为与有恶习的人交友会污染我们的思想,而我们参与的社会活动同样会渗透进入我们的价值观。 比如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加入“非哲学家”的讨论,减少参与那些与我们斯多葛价值观背离的活动。 最后,当我们在对有恶习的人尽责任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些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安宁,比如: 尽量少的去考虑别人的所思所想,除非这样有助于我们尽责任。 和可能污染我们的人相处的时候,记住我们同他们一样也有令人讨厌的点。 记住社会决定论,他们的性格大多是被社会影响形成的,甚至是注定的,他们不是“故意”拥有这些缺点。 在和异性关系中,要注意性的破坏力,本质上性的机理和毒品类似。 不应该夸大性的重要性,因为对性行为的过度追求对安宁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 应对侮辱 这里说的侮辱包括的范围更广:言语,行为,忽视,嘲讽… 侮辱本身并不足以对我们造成伤害,伤害我们的只会是我们对侮辱的理解。 这里有四个应对侮辱的方法。 1. 可能对方并不是想伤害我们的感情,而只是对事实了解不够,是的话心平气和地纠正要更有效。 2. 对方说的是不是属实,如果属实那根本没有必要生气,只是实事求是。 3. 思考侮辱的来源:如果是出自“老师”,我应该虚心听取,如果是卑劣之人,那对方不支持我的事业才是值得夸耀。 4.侮辱造成的伤害来自于我们自身,只要我们不想被侮辱伤害,我们就可以控制它。  那又如何对侮辱做出反应呢? 1. 对侮辱采取不做反应的方式,让侮辱我们的人不安,怀疑自己没达到目的 2. 采取幽默的方式回击,甚至自嘲 3. 给对方的侮辱打分,做点评。“你这嘲讽也太不到位了,我要是想伤害到别人,我会指出…” 4. 遇到一些顽固的在我们做出以上回击之后仍然继续侮辱我们的人,我们要对其予以一般的惩罚和反击。但是要记住这里惩罚的目的在于修正对方的行为,而非报复。 ## 应对悲伤 斯多葛追求的不是不悲伤,而是悲伤和理性达到平衡 悲伤非常容易在失去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物时产生,因此消极想象是应对悲伤非常有效的方法。 消极想象让我们提前对失去有了心理准备,并且,让我们从失去的视角转移到了感谢曾经拥有过的视角。 我们不应当被悲伤浪漫化,而是意识到悲伤是一种可以传染的负面情绪,它可以提醒我们失去的东西对于我们的价值,但是没有了它并不影响我们记住他们的价值。 ## 应对愤怒 与悲伤相同,斯多葛认为愤怒也是一种可以传染的负面情绪,或者说理智的失控,应该尽量减少。 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人可能会说:即使面对仇人也不能愤怒么? 斯多葛认为,由于愤怒的时候人们会失去理智,因此这样反而并不能有效地惩罚别人。 斯多葛有一些控制怒气,防止生气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