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块钱的旅行–多伦多记录

DAY1

10月20号早晨九点四十,我和室友各背一个背包,每人带着100刀向多伦多进发。

这次四天的旅行刻意的提前没有规划和过多准备:背包里只带了电脑,手机,充电器,水杯,和一套衣服。

当天中午12点到达多伦多的union station后,两个人径直背包坐地铁至museum站下车(utsg校区中心地带)。由于对当地的交通系统还不是很熟悉,经过了一番摸索才顺利搭乘,并分别花掉了20元充值交通卡presto

(200-2×20=160)

随后通过搜索google地图找到附近的一家价格较低的日料店吃了午饭,于是二人总资产再度减少40

(160-40=120).

吃饭的时候二人讨论了接下来的计划,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在几乎没有本金的情况下赚钱,最终决定先去dollarama进货,并最终“斥资”25买下每个平均价格为五刀的电子产品。

(120-25=95)

整个下午由于对多伦多地形的陌生,闲逛中不觉已到晚饭时间,最终在一家兰州拉面馆就餐,资金:

95-35=60。

晚餐后最重要的事情是为夜晚找一个容身之处,起初我们试图在bissel四楼的一间教室过夜,并在此写就了“以友情和帮忙换取廉价寄宿”的多大表白墙帖子。

bissel四楼教室

一切顺利进行时,不料保洁阿姨突然破门而入打破了流浪者的梦想,二人不得不另寻他处。接着我们考察了另外一个24小时开放的地方:woodsworth学生宿舍。

本意是想找一个pingpong room的沙发,结果意外的在楼下发现了一个桌上足球,这也成为了我们这次旅行的重要消遣活动。随后我们的这个据点也关闭了。

不过幸运的是,在两位外国友人的领路下,我们去了周五全天开放的bahen(好像是?),这为我们省去了四处实地考察的繁琐。

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bahen的第一晚注定是充满波折的一晚。选定了负一层的长椅作为“床”之后,接下来的三个小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我羡慕的看着一旁躺的像棺材一样的Andrew。于是我机智的搬到了二楼,趴在一个桌子上,用多带的裤子蒙住脑袋隔光,然后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尝试入睡,刷ins,写作,发呆的交替循环,直到四点钟Andrew巡逻时把我发现。

在天亮前最后的三个小时中,我尝试挽救我的睡眠。在四处搜寻之后,最后在一间没有人的教室中,我把羽绒服铺在地上,拿书包当作枕头,像第欧根尼一样倒头就睡,直到被清晨的阳光和冷意催醒,我才发现我第一次如此喜欢睡眠。

DAY2

次日上午,我和andrew开始在robarts 图书馆周围进行推销,然而事情进展的并没有预期顺利。

先后主动搭讪了六个中国女性进行推销都无功而返,这使得我们的经济情况更加的紧迫。等到午饭左右,社交能量已经在一次次拒绝中消耗殆尽,Andrew提出拿一个dollarama买的led灯和餐车交换两个汉堡的提议,并一次交易成功。

正在以物易物的Andrew

周五下午剩下的时间和andrew去试听了多大的哲学课。但由于二人都没有戴眼镜,这节课也变成了真正意义的‘试听“。

在课上,我就ins上关于借宿两晚的帖子的不友善回复做了公关。尽管大部分人似乎误解了我的意图(很大程度上是我没有表述清楚),但是能看到一些支持和评论还是比较开心。

当天晚上,我们不得不又一次面对在哪里睡觉的难题。此时的二人已两天没有洗澡,且经过前一天的消耗后已经极度疲惫,在这种状态下,二人的意志一度出现了动摇,透支预算找个民宿睡觉的想法趁虚而入。好在二人经过一番讨论还是最后决定留守图书馆。

在大统华吃完晚饭后(60-22=38),当天晚上十点,图书馆管理人员来关门,按原计划,我和andrew应躲在某个厕所中直到各层关闭后再溜出来。

幸运的是,在一次偶然的负一楼探索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没有人管理的教室,于是这个教室被设为未来两天我们的据点。当晚,我们用椅子圈出领地,席地而睡。

在据点休息

不得不说,新据点的舒适度要比bahen好上不少。

DAY3

周六早晨,二人精神满满地去tim hortons用优惠券吃了早餐

(38-6=32)

然而这时的二人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赚钱而非减少开支已经迫在眉睫。

在推销的失败尝试下,二人打算从找工作的网站发现一些可以赚钱的临时工。在一番搜寻之后,我答应了一份周日中午穿着玩偶套件在印度儿童聚会上跳舞的工作,一个小时有五十刀的收入(虽然也只能干一个小时),这使得我们的经济状况得到极大的缓解。

(32+50=82)

此外,当天下午,考虑到推销的低效,我和andrew用据点的一些工具做了一个小的摊位,把没有卖掉的dollarama物资摆在上面,每个人可以自取,同时想支付多少钱就支付多少钱。

当天晚上收到五元钱

(82+5=87)

在这个比较有成果的周六,晚上请自己用优惠券吃了顿麦当劳

(87-15=72)

最后一天

次日,早晨,路过昨天摆好的摊位时,又意外地发现了有人留下了20刀。

(72+20=92)

由于晚上就要启程回家了,此时已没有太多经济压力的二人先去用优惠券吃了汉堡王

(92-15=78)

之后便在woodsworth打桌上足球。bytheway,我通过打桌上足球赚了andrew110刀(一局十刀)。下午我们就坐地铁去了印度小孩聚会的地点,这个工作出乎意料的有趣!

吓唬小孩的一天

下午,考虑到旅程行将结束,我们约了zhuder(初中以来一直的好朋友)一起在一个意大利餐厅吃饭,消费稍微超过了我们剩余的78刀(使用银行卡代付),之后打车前往union bus terminal。

然而,迷路了,成功错过了巴士。最后不得不打uber回家。

感想

结束了这段非常漫长的四天的旅程,还是有颇多的感触,这可能也是我所有(very few)旅行中唯一让我觉得配得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价值的。

关于省钱和赚钱

首先是一些比较基本的。这次旅行由于要尽量减少花销,促使我去探寻了一些省钱的方法,以及尝试砍掉了一些之前消费时没有去过多考虑的”没必要花销“

1. 汉堡王,麦当劳和tim hortons下载手机的app,每周都会送优惠券,价格相当合适。这个是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的,在这次旅行显著的减少了我们的花销

2. 买个睡袋。很多人认为外出住旅馆是必须的,我反对。住宿费用经常是旅行当中的花销大头,然而所带来的所谓”旅行体验感“却几乎等于零。

因此我强烈建议有一定冒险精神的人买一个睡袋,然后找到一个安全的封闭场所。不行的话也可以,那就需要找靠谱的人请求带着睡袋借宿一晚。我承诺,这种睡眠体验反而会让你对这个旅行更加记忆深刻。另外就是,我觉得买几个睡袋开家庭旅馆貌似是门低成本生意(写到这突然想起来我们家貌似就可以。)

3. dollarama。这次旅行中基本上大部分物资都是从dollarama(一元店)买的,作为dollarama忠实顾客,这里的东西真的非常全。对于一般的对很高的品质没有追求的人群,买很多家具尤其是厨房用品都可以去dollarama,比canadian tire什么的强多了。

4. 摆地摊。把家里不想要的但是有一定价值的东西放到二手市场。但是有些物品的价格比较尴尬,可能和人家过来自取的运费差不多,那不如就近摆个摊让路边的人自取,然后写上把钱转到你的邮箱(或者放个微信付款码)

5. 大统华。大统华的中餐貌似比一些不三不四的中国餐厅好吃不少而且价格还不贵,尤其是自助区。

下面说一下即兴赚钱的感想

1. 倒卖东西的机会比想象的要多。包括从地理上的倒卖,赚的是个运输成本。从时间上的倒卖,赚的是个保存成本。也有一些跨越人为设置的壁垒的倒卖(比如搬运视频)。不管什么形式,本质还是转了个信息差+行动差

2. 提供服务可能优于直接提供商品:当时在dollarama望着一排一排的便宜玩具想起来小时候去游乐园,总有一些摊位靠着一个飞镖几个气球,或者一个圈圈几个毛绒玩具就形成的生意。

这就是把商品转化为服务的非常原始直接的例子。或者说物资变成生产资料的例子。这样的服务要比直接买玩具收益更大。

3. 找准客户人群:来自于第一天推销的反思,当时锁定的推销对象为”中国女留学生“,目前看来这个客户群体是定位失误了。

这里要提的是:在考虑谁是应该重点针对的客户群体时,不仅要考虑客户群体是否需要我们的产品,同时还要考虑我们的销售模式和目标群体的心理特性是否匹配的问题

当时我们选择的直接推销的模式屡屡受挫,其实并不证明我们的推销说辞有问题,因为5/6的人在推销还没开始时就已经走开了。

分析原因可能是这种比较直接的打破个人空间的推销方式和东方文化成长下的女性的警惕心(这里是说on average,请不要举反例说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不匹配。

4. 解放人力:第一种是相信消费者,相信自主付款这种交易方式。第二种是相信委任的人,把自己解放出来。这一点来自于我们周六下午摆摊自助购买时的经验。

5. kijiji上面不少临时工作。对于想偶尔赚点钱的同学很友好,比拿着最低工资在一些饭店打工好多了。

阶级可以限制人也可以启发人

启发

这次旅行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体验另一个阶层的生活。网络流传着的身无分文北漂的故事终究还是有些难以感同身受,倒不如实验模拟一下。

因为之前一直处在一个比较舒适的中产家庭,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这次旅行和很好的给我注入了一种赚钱的急迫性的感觉。此外就是,在这种本金和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不得不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赚钱,这反而有助于打破一般创收的思维僵化。

限制

从旅行的前几天来看,可以想象如果长期没有经济支援,混一个还不错的生活还是有一定希望的。但是可能对于一直处在底层的人来说,却会有更多的无力感。

他们没有很多其他阶层的生活的经验,不了解在那个阶层,钱是如何运作的,缺乏正确的指导,缺乏工具。当然可能更重要的,是缺乏“本金”。这里说的不是鼓励流浪者创业,而是在说,贫穷者不仅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会因为不断地应对生活的困难逐渐形成只能看到眼前和类似于“补救”的思维。

这也许会使我们对穷人多一些同情,贫穷本身就像是一个吞噬的漩涡,而不经常是贫穷者作为自愿的或者“愚蠢的”跳水者。

生活作风

这次旅行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扩大自己的舒适区:提高自己对一些“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

事实上,这样的模拟场景远远称不上艰苦,最起码的温饱是完全可以被保证的。不过即使是如此,也已经相比于完全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了很大不同。

在这次旅行的之前和中途,都有不少友人提醒我要注意身体,觉得这样的生活他们无法接受等等。但我仍然认为这种发言来自于一种思维的惯性,即,在自己真正感受其不适或者试探到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线之前,就已经先在思维上缴械投降了

要防范这种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关掉思维的开关,真正的去体会这种感受,体会没有暖气身体直接接触地面的寒冷,体会即使睡眠不足,仍然忍着疲惫去想办法获得一些收入时身体的反应。

我想说,我们时常低估了自己的身体,因为我们从来不给我们的身体发表他观点的时间和机会,而是往往在身体有了一点点信号时,思维就惊慌失措的撤退。这也许不能概括所有拖延行为,但这种思维上对不适感的过度敏感,绝对是不利于开展工作的

要相信你的身体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ta不会轻易的遭到破坏,就如同我们的祖先在比这恶劣得多的环境下都可以毫无怨言的生活一样。

舒适的概念某种程度上是相对的,只要你不断扩展自己的舒适圈,你的享受“普通”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这时,相比于那些沉浸于狭小的精致舒适圈的人,你能接受的就不仅是生活上的不适,更有工作上的不适,思维上的不适,而克服这些不适正是进步的源泉。

总体来说,这次旅行还是有较大的价值,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目的。

彩弹:没有吹风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