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体系部分二

信息加工:笔记,写作,project

有选择性地接受完信息后,我们既需要完全理解,联系信息,又需要有一套信息的实际操作的方案。

理解,联系信息依靠的是笔记和写作。

笔记

笔记的形式取决于信息的内容和我们的使用需求。例如针对一般的课内学习(课堂笔记),我使用一种类似费曼学习法和思维导图结合的方式(树状图+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可以让小学生理解的生动转述),针对理论类书籍可以使用类似的方式,针对实用类书籍采用EBF法,看一些信息密度低的资源标记重点写写想法足矣。

EBF法读书笔记:是一种充满实用主义色彩的笔记方式,对于增长学问可能意义不大,但可以把理论转化成实践,对于一些实用类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书籍非常适用:

笔记:交替练习和专项练习的比较

记录下的EBF笔记要定期查阅以保证实践,重要的部分应该加入到个人宪法里成为最高法的一部分。

写作

处理信息的第二种方法,写作,则有两个目的

一是把书中,生活中的经验,知识,灵光一现整合在一起,厘清各部分的关系,建立自己的理论。

二是让这些信息和我们已有的认知结合,必要时舍去,改进一些信息使这些信息可以适应每个人的特殊情况,而鲜有排异反应。

因为我们接收的信息来自于不同的信息来源,不同的消息来源有着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目的,真正有意义的信息是那些和我们立场,目的相似的信息。比如,我们很难判断自由市场好一点还是平均分配好一点,如果我们不清楚我们是要追求规则的公平还是结果的公平,就无法评定两种市场的优劣。

具体使用写作还是笔记来拆解信息同样取决于信息的内容。体系化,生活化的信息适合通过写作来理清逻辑,融会贯通。以考试为目的,要求细节化,侧重于深度理解的信息用笔记更有优势。

project

从书中或者生活中得到信息以后,我会通过project来保证知行合一。

如果你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课内,并且把提高成绩视为你学习的主要目的,读这一大段话可能收益甚微,因为project存在的目的是把理论应用到生活,而非把理论转化成考试答案。

Project是什么呢?是从课外书和生活中得到经验以后,通过类似实验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习惯。

下面是几个比较经典的project案例。

高三时期关于学习重心的分配,确定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

大学时期因为社交过度而进行的社交断联实验

纠正机制:颓废本,反思本

人终究不是完全理性的,也不是24小时都能知行合一。在各种情绪,各种欲望的冲击下,自我管理的机制可以抵挡一时,却很难让这些干扰因素无端消失。因此随着时间扩大到不能压制的时候就会出现几乎周期性的自我放纵。

在间接性堕落的时期,多数人选择了纵容欲望压制理性的方式,希望短时间内忘记理性(目标)的存在以减轻两种力量的矛盾,然后会在放纵的某一个瞬间突然醒悟,理性的力量在那一刻被无限放大,整个人打了鸡血一般开始努力工作,之后又在压力下回归放纵,无限循环。

欲望和理性两者的相对力量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摆动到另一个极端,无限循环。二者有着相似的原理:理性和欲望的相对结构没有变,就如同支配着钟摆做钟摆运动的物理定律没有变一样,变化的只有时间变量。

因此一方面我们留意生活中各种潜在矛盾,不断调整欲望和理性的相对结构,另一方面也要有机制应对矛盾的爆发(间接性堕落)

关于留意生活中的潜在矛盾,我使用每日反思的机制。反思的作用是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思考原因,解决,从而防止其随着时间恶化,直到引起间歇性颓废。关于反思的方法已经在之前的文章里专门讨论过,下面是我每日反思使用的一些引导性问题:

颓废记录本

有了发现问题的机制,也有在间歇性颓废来临之时的颓废记录本

由于间歇性堕落定期发生并可能一次性影响一两天的学习进度,任由其摆弄的情况显然是尽力去避免的。

每每颓废之时,我会尽力切断一切干扰,一个人穿着帽衫沿着街道一直走,去尝试感受自己的压力,动力,他们的相互作用。直到我觉得我已经想清楚了颓废的原因,已经回归到理性的状态,再回到书桌前,把感想写在记录本上。

这样真的有用么?我一直把间歇性矛盾类比为生病,前者是长期欲望压抑后的集中爆发,后者是长期不良健康习惯的集中爆发。

心理和身体一样,都具备一定程度的调节能力,但长期的问题积攒就会突破调节的极限从而导致生病。集中的爆发也给了我们重新思考如何正确应对欲望的机会,而我散步+记录也是在重新思考自己尚需改进的应对欲望的方法。

进度评估机制:任务表,周打分, 每日学习时间记录

个人宪法指出了行为的底线,任务表则决定了行为的上限。

由于每个人工作习惯不同,很难给出一个普适的任务表,因此最重要的是多尝试各种工作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

我目前采用的是周任务和日任务的结合版本,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把握大致需要努力的方向(周计划),也方便日常跟进。如下:

每周分成两段周一二三四,周五六日。对应的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可以在任务表上填一个颜色,每个小格代表一小时

这张表列出了每周前半部分的任务,具体到每天的任务则可以安排一个本继续记录。

我目前倾向于使用90分钟一节,听音乐散步休息20分钟的节奏,具体90分钟安排什么任务,完全取决于个人兴趣和心情。

每个人风格不同,我倾向于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工作,因此我会在每个90分钟里打开多个当天的任务,不断切换的进行。

不管每天的任务是否完成,都要人为的设置一个每日停工时间以保证每天的休息和娱乐。

我个人的停工时间是每天晚上九点,只要九点的闹钟一响,立刻停下手中的任务,把尚未完成的任务安排到下一天的任务表里。余下的时间则可以弹琴或者是打球,刷知乎,直到22.20回屋进行睡前阅读。

一般来说,人每天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多五个小时,因此不妨把需要大量思考的任务放到任务表的前列,当注意力下降以后再去做一些复杂性低例行公事性质的任务。

每周日的晚上10点,静静的坐在电脑前,把上色了的小格子加起来除以小格子的总数,便得出了这周的评分。针对这个评分,我们进行一些基本的总结和回顾,然后清空任务表,为新的一周做准备。

作为一种奖励机制,我会把每天的学习时间记录在任务列表的旁边,每天都希望比前一天学习时间更长一些,卷王最大的对手就是卷王自己。

应对突发情况的机制:审核院

所有个人管理方法尝试在做的就是在一个多变且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里,保持个体行为的一贯性。

而一般来说,越是设计精密,规则繁杂的系统,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上越无能为力。我们希望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最高境界。然而假装听不见窗外事并不能保证一心只读圣贤书,窗外的事很可能是自己责任的一部分,也很可能声音大到不想听也会听见,或者,你也不知道窗外的事到底该不该关心。

因此就需要一个机制,她的作用就是读取外界的变化,判断哪些突发事件需要及时处理(即使会违背个人宪法)以及如何处理

因此设计这个机制的时候,希望做到两点:   

 1. 若无必要,尽量用不违反个人宪法的方法解决突发问题   

 2. 如果一定要违反个人宪法才能解决,该如何弥补被打乱的流程

对于每一个可能违背个人宪法的意外事件,都要同时满足必要性和收益大于损失两个条件才能通过。必要性就是说这个突发时间能不能用其他解决方式完成。效益大于损失就是好处和坏处的单纯比较。

如果这个提案得到通过,我们就要想一个办法来弥补违反个人宪法导致的效率下降。

总结

把想要成为的自己用词语概括成宣言每日洗脑强化

根据宣言制定个人宪法,长期遵守效忠

从生活的各处收集高质量信息

把高质量信息集中通过写作和笔记进行处理,通过project转变成行动

根据刻意练习的准则长期训练

不断和标准比对,通过反思来发现并解决现存问题

有时候问题积蓄多了爆发出周期性颓废,通过记录本来恢复到常态

总有一些事情突如其来却不得不解决,通过审核院来进行判定

进度评估机制确保了动力,进度,每一步的按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