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我们的工具库:标签和盲人摸象 当盲人试图“看到”一只大象的时候,他们会用手触摸大象的不同部位,感受他的形状,肤质,大小。一个抚摸着大象尾巴的盲人可能会说大象是某种细长粗糙的生物,于是他分不清蛇和大象的区别。一个用双臂环绕住象腿的盲人会说大象是某个粗糙圆柱体的生物,于是他误以为帕特农神庙是以象腿为原料的建筑物。只有一个感受过大象各个部位结构的盲人能对大象有个公允的判断:他有着柱子般粗壮的大腿,鞭子般灵动的尾巴,战车般雄伟的身躯。 当我们试图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为其贴上一系列标签:好学生/坏学生,自私/利他,聪明/愚笨,社恐/社牛。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盲的,我们能对他人的行为和言语评头论足,却不具备视察其恐惧,动机的能力。于是乎我们只能通过贴标签这种摸象的方式来试图了解一个人的全部。相似的,不同的人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标签(摸大象不同的位置):虔诚的教徒会对一个人的道德极为看重却忽略其体貌特征。一个虔诚的橄榄球运动员和一个虔诚的病人在他眼里的区别是很小的。当这种本应该被重视的人与人的区别被忽视的时候,我们识别人性的能力就被消弱了。 如果你熟悉人力咨询师的工作,你就会发现其使用的标签之丰富和特别。TA会告诉你:这个人是思考者还是行动者,内向外向,重视全局还是细节,情感强烈还是不受情感影响。他们某种程度上,是最有经验的摸象人,用很全面又关键的标签把人定性,感受了大象的多处又关键的部位。而本文要做的,就是提供多个关键的标签,不仅要“多摸”还要“摸准” 动态和静态的视角:稳定特征和灵活的特征 人是静态的人,如果样本容量足够,我们能发现那些小时候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成为了教师,研究者,思想家。那些小时懦弱,逃避,纵欲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成为了凡人,瘾君子。从这些经验来看,人类的发展是静态的,人格特质在多年的发展后仍然保留着当初的模样。 人也是动态的人,如果稍加质疑,我们会发现平常闭门不出的“内向”学者也有在公开场合大放异彩的表现,冷静而识大局的军事家也不乏被感情击溃的历史记录。又有什么足以解释这些背离我们特征的行为呢?于是当我们审视一个人的时候,只考虑其静态特征就否定了其发展的可能性,只考虑其动态特征则基本上无法获得任何关于人格的知识。 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勾勒出完整的图像。也就是,一方面我们认为由基因和童年因素决定的静态特征是存在且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每个人所表现的特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即动态调整,并且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1. 环境的期望,社会的规范,文化 2. 当时的计划,项目 “善良”的狗主人,希特勒? 静态特征工具一:大五人格 承认静态特征重要性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基因对于我们个性的塑造。在大五人格中,五种性格特征的表达都有生理学基础,比如神经质高的人杏仁核比较敏感。我们可以使用大五人格给他人打分。 工具二:核心恐惧,核心动机(九型人格,mbti)大五人格是对特征的描述,而学习mbti和九型人格则可以增加了对人动机和核心恐 惧的理解。mbti测试链接:https://www.jungus.cn/zh-hans/test/ 动态特征 我们人格中的动态特征导致了我们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其原因在于,动态特征是社会期望和个人计划的产物。社会期望,规范是环境中那些明说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潜规则”,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不同的行为受到鼓励。比如在街道上路人们目视前方互不打扰地行走着,这便是城市生活的一条潜规则。在party上,如果你也是目视前方,互不打扰的一个人坐着,别人可能觉得你是奇葩(不过作者本人会觉得你很可爱)。正如前文所说,一个宅男可能突然变成party king,这反映了情境对特征表达的影响。但如果你离开party的核心区域,会发现没有开箱的酒瓶旁边站着两三个宅男专注着看着二次元漫画(假设他们处于一些奇怪的原因来被邀请参加了party)。那又如何解释这种宅男(假设内向)之间的前后矛盾呢?情境对人有多大的改造能力呢?为什么有的内向者可以突然变成社牛有的却似乎受到环境很小的影响呢? 答案是:自我监控程度的不同。 工具三:自我监控程度 自我监控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特征表达有多符合环境所赞扬的行为。比如之前的例子里,那位宅男party king可以很好的表现出“环境赞扬的行为”,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摄像头”,不仅很好的读取了环境的潜规则,还可以时刻以自己的行为和规则对比,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脱离这个party的情境,高自我监控的人可能半小时前还在葬礼上哭的更惊天动地,却又马上可以在当天下午的ktv活动变身k歌之王,晚上回到家则一个人房门紧闭读起了纯粹理性批判。 这种近乎“人格分裂”的表现使高自我监控可以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而且他们确实总体来说更有表演才能。这种灵活多变可以理解为思维方式上的实用主义,即:如果我这样表现有好的结果,why not。这种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可以发现,高自我监控的人交友广泛的同时也经常“绿”之前的朋友。(“之前的朋友没用了”)而低自我监控的特征却比较稳定,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一个本性据理力争的人能包揽本市最佳律师奖项,却可能吵架输给其岳父岳母(岳父岳母觉得他们赢了,然并)。这个例子反映了他们重视原则胜于重视结果(或者纯粹是缺乏化解矛盾的能力)。 一个现象可以体现二者的区别。高自我监控的人去不同的场景可能会带不同的朋友(和190的体育迷一起看球,和文艺青年一起去艺术馆),而低自我监控的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则可能一直带一个最喜欢的朋友(带190的体育迷去艺术馆,葬礼,婚礼…)送各位一个表格,可以用来判断他人自我监控的程度,也因此判断出他的行为有多接近社会期望。(越高越接近) 工具三:内控程度 之前所说,我们的动态特征不仅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还受到个人计划的影响。个人计划可以理解为我们用来改变自己的方案。一个渴望爱情的社恐可能逼着有一天伸出自己颤抖的手,鼓起勇气和前面的女生借了一块橡皮,因为他决定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外向的人。一个绿茶可能突然收心,因为她突然打算成为一个文静少女。或者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员工突然开始在公司楼下朗读英语课文(李阳),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要出国了。这些都体现了个人计划对人们性格的影响,问题在于,什么样的人更可能受到个人计划的影响从而性格改变呢?答案是:内控程度高的人。 内控和外控(内控得分低的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你认为生活有多大程度是受自己控制的。内控高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或者毁坏者)。这种理念的支撑使得他们不仅对成功有着欲求,还会一步一步制定方案来推动成功,因为他们相信环境是可以被控制的。 这种略显“自大”的价值观有诸多好处,他们大部分轻视智商的概念,但却对方法论和毅力有相当的执着。由于认为未来是可以预期的,延迟满足上也做得更好。貌似和gczy接班人的气质比较接近。相比之下,外控的人认为自己无力改变局面,因此更容易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他们相信命运是难以改变的,自己不过是茫茫大海里的一滴水,无力阻挡浪潮的前进或者后退。认为环境不可预测的观念也会让外控者更喜欢冒险和赌博性质的活动。 对目前的社会来说,外控是一种性格劣势,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导致更低的表现水平和幸福感,如果是的话建议赶紧改,而不是合理化说人人都是独特的而回避进步。 整合:看人的方法 我们有静态特征,大五人格(大五人格的五个特征都有生物学的依据,大约百分之五十来自遗传)也有动态特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表现出来的特征由三个因素影响:生物因素(基因),社会因素(文化,社会期望),个人计划(个人正在实施的计划,项目)。 其中动态特征受后两个因素影响更多。其中自我监控程度决定了社会因素发挥的大小。自我控制程度决定了个人计划影响的大小。 因此我们在看人的时候,先通过大五人格和mbti的一些尺度来确定此人的静态特征。接着我们要评估此人的自我监控程度,高的话便可以预期他在非私人场合会表现得更接近与环境期望。最后我们判定此人是内控or外控,如果是内控的话,他的行为和他的个人计划关系很大,通过研究他的个人计划便可以知晓他近期的行为倾向
读心术手册
- Post author By maaverick_gao_666
- Post date
- Categories In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