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俄罗斯

一本书看懂地缘世界:有些国家“贩🗡”是“天生”的

地缘政治的世界 如果时刻刷新的国际政治新闻是棋盘上千变万化的博弈对局,地缘政治则是限制每一个棋子和其活动范围的规则与战术。 某种程度上说:世界各国之间的斗智斗勇是无法预测的,因为优秀的政治家要提前预判对方的反应甚至往后数十步的发展。 但某种程度上,世界各国的步数似乎在地球各板块归位之后便已经决定:一些特殊的地理特质让某些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对于此类区域的不断争夺也构成了国际争端的第一层释义。 主导世界,几乎等同于控制欧亚非大陆上(旧大陆)各国之间的物流联系,自然资源。 而从目前世界格局来看,有能力主导世界格局者不过四家:中,美,俄,西欧。无不是具有广泛面积人口同时自身发展有能力进行对外扩张。 在中美俄西欧四大地缘政治板块之间夹杂着许许多多的破碎地带,他们具有战略缓冲带的属性,而破碎程度尤以资源丰富者为甚(比如中东)。 四大家就像地壳板块一样和互相的边缘磕磕撞撞,引得其交界之处(地震带)支离破碎。 美国 美国一个显著却被广泛低估的的一点是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地理环境在历史上给予其的优势。 具体来说:美国中部地区有约290万平方千米的适宜播种的大平原(最大粮食出口国),矿产资源几乎没有什么短板,可开采石油储量是沙特的五倍,天然气储量比俄罗斯还多。 地理上,美国被东西两个大洋保护,南北两个国家又几乎不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另外一点是,不同于中国,美国面向海洋的两侧没有被岛屿包围,这保证美国即使在历史上的“弱小”时期也没有被海洋封锁。 美国地缘影响力的扩张 美国的发育时期从墨西哥,英国,法国手中获得大片国土面积。 从原先的东海岸抱住大西洋一边的局面变成了左手一个太平洋右手一个大西洋的真正海洋霸主(到东亚和西欧的距离都不至于太远)。 这个局面在美国控制了古巴,菲律宾,关岛等岛屿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大西洋太平洋的贸易)后得到强化,使其影响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施展。 在多极化中“韬光养晦” 二战开始之前的美国已经在经济总量上成为第一,但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还要逊色于法国和英国。 新兴国家若希望保持自己的安全和影响力,一个不错的策略便是让世界其他关键地区形成多极化的局面。 换句话说,就是往大家打架打得最凶的地方再添火加柴,而自己在一旁吃瓜。 这也符合美国在战争中立场变换的现实操作:拒绝在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签字,二战前期科技和经济上和德国合作密切(防止英美独大),等欧洲被德国威胁之时再反攻德国。 在侵华战争中和日军贸易大量资源,珍珠港被打了以后又直接往日本扔了原子弹。不过这种战略也是美国后来扶持中国进入五常的一大因素。 美国视角下的世界 多极化的策略和英国的大陆策略颇为相像,甚至可以说只是其放大版:从防止欧洲一统到防止旧大陆一统。 其策略可以粗略表述为:抓两头(中俄),掐中间(切断联络东西的陆上海上通道)。 具体到历史操作上,可以解释美军在韩国日本的军队部署和对台湾地区的干涉(抓中国),对俄罗斯长久的打压,干涉扰乱中东北非局势(掐中间的陆路),增加美军在印度洋附近的部署(掐中间的海路) 美强苏弱的态势 二战过后美苏的对立即使抛除意识形态的分歧,也仍然有地缘政治上的缘由:自古以来俄国区域由于面积广大且多为平原,此外还同时沟通着欧洲和东方,在强大时可以向西或南扩张,在相对弱小时期又会被其他帝国所惦记。 因此我们不妨还原一下冷战时期苏联采用的一些战略选项。 首先,苏联想赢得中东和南部非洲的欧美资源来源地。然而由于在中东地区缺少盟友,又因为历史原因在南部非洲缺少控制而失败。 其次苏联因为意识形态和中国形成友好关系有一定地缘优势。而后来因为两国一些理念不合导致关系恶化,优势反而变为劣势。 美国视角的苏联解体 苏联的各加盟国围绕在俄罗斯(主体腹地)的外围形成了战略缓冲,也如同在中亚西欧伸出的手。 然而由于各加盟共和国在历史上属于苏联的时间很短,并没有被完全消化,美国便可以通过几个“发力点”来冲击这些不稳定的地区。 这其中以阿富汗和波兰尤为关键。前者是苏联阻挡来自西亚宗教渗透的屏障,后者则是经济互助会中充当重要粮食供给者的角色。 美国的军事部署 美国军事部署采用符合国情的外重内轻的策略:对外重点布防各大海运节点。而对于南美洲,尽管也有诸如古巴和委内瑞拉等“不守规矩”的国家,美国并没有给予过多军事上的重视,原因在于南美孤立的地缘位置,和美国对大多数混乱的南美国家的成功的政治干涉。 欧洲 从地缘政治角度,欧洲可以分为三块: “战国五雄” 欧洲和战国有很多相似之处:相近的文化语言意识形态,不同的有主权的国家,大一统是方向。 德法就像魏国,赵国,一方强大的第一反应就是消灭对方,意大利是韩,英国是采用均势战略的齐国,俄罗斯则是秦国。 欧洲的软肋 一个区域的影响力要从其对全球物流的影响力,资源的支配力和自身的行动能力来评估,而不单单从经济角度考虑。 近百年,欧洲凭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占得先发优势迅速发展,而等到先发优势日益减少便暴露出其三大软肋,发展也日益减缓。 南欧:“蹭饭的”海权强国 当年的南欧诸国凭借海洋之便利率先致富,如今先发优势耗尽反而面临三面之敌(北有欧洲大陆,东有西亚,南有北非)。也正是这三面之敌的要地导致欧盟想把这四个经济拖油瓶踢掉却又不敢踢,四个国家一开始哭闹又不得不连哄带骗带给钱地安慰。 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是一只伸向内海的爪子,可以说拥有了克里米亚就拥有了黑海。 而黑海的战略意义远远不至于一个挺大的内海。 从地图上并不明显,但黑海有多个出海口可以使俄罗斯的船只进入地中海从而进入大西洋。之后赫鲁晓夫一拍大腿把克里米亚送给了乌克兰,也为14年俄乌冲突埋下伏笔 乌克兰:小火药桶 东西欧交界之地,还是大平原,南边挨着克里米亚半岛,东边过了黑海直接大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除了地缘环境重要之外,乌克兰还是前苏联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基地。因此无论西欧和俄罗斯哪个控制了乌克兰,都构成对另外一方的心头隐患。 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