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反思

大部分人都没有反思的习惯或者是使用着简陋的反思技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Tweet

这篇文章要解决的便是如何系统性反思的问题。


为什么我拒绝一般的反思方式

一般的反思方式,比如自我反思三问:1. 今天我收获了什么 2. 今天我做错了什么 3. 明天我改改进什么
我对这种反思方式的质疑(三问自我反思):

1. 做错了什么会引导人思考实际行动和短期目标的误差,那请问如何保证短期目标本身的合理性

2. 一般的做错比较明显,比如说了句什么话引发了冲突,但有一些错误习惯短期不会引起错误结果,如何甄别这些隐藏性强的错误习惯

3. “我该改进什么”暗示反思者通过援引自身经验来分析出一个更好的策略,那请问如何得到一个超越反思者自身水平的更好策略

改进版:进化论型反思

对于渴望进步的人们,不管是想取得学业上的突破还是改善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在尝试把非舒适区变成舒适区的过程,也就是生物学上的进化
比如:把本来觉得很难的题变成自己可以轻松应对的题,便是学习上的舒适区的扩大。把本来自己不满意的人际关系变成和谐欢乐的人际关系,便是把自己人际上的舒适区变大。
因此解决如何系统性反思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幸存的物种为了适应环境而使用的方法。与此同时,在配合人独特与动物而特有的方法。

反思的前期准备:

我们反思是为了不断改进,从而更有效率地达成设定的目标。
而我们的人生发展路径大概可以概括为这个图


直接从跨度数十年的人生目标来思考难度极大,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注重点而设立不同的阶段性目标,接着指定达到目标的相应练习。


大的目标和阶段性反思重要性高但是稳定性更高,只需要偶尔反思即可,比如一个月一次。通过提问来反思:频率大概一个月一次

  1. 最大的目标符合我的内心吗,现实可行吗?
  2. 阶段性的目标的长度设置有依据么?(例如大学四年应该分成同一个阶段)
  3. 阶段性目标是什么,之间如何相互关系(几个阶段性目标相加能否基本等于大的目标)


准备完毕,开始日常反思模板:


接下来将试着把进化论的一些原理应用到个人反思上。
我们可以把自己现在的各项能力值成为原始形态,但因为我们现在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做到原来做不到的事或者是让很难的事情变得很轻松,这个事件本质就是提高我们在特定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比如从适应不了难题到轻松攻克),在生物学上叫进化


生物进化的第一个前提是需要一个困难的环境,不然生物就没有了为了适应而改变的意义,但如果环境突然变得过于恶劣很可能导致大规模灭绝,因为进化的速度赶不上环境改变的速度。对应到生活中,个人进化的第一个前提是一个稍有难度的环境,如果难度低于自己的水平则不能引起进化,难度太高则会淘汰个体。


区别在于,生物的进化方向是靠近环境的,而环境本身则是千变万化的。但对于人来说,我们为了满足最高阶段性目标,希望给自己制造一个指向明确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改进什么,就会先制造一个对应的难度略高的环境来刺激自己进化。比如希望练足球就要连自己不熟悉的技巧。


于是我们称个人进化的第一个环节为进入困难环境,从而引出两个引起反思的问题:

1. 今天我的练习(困难环境)设置是否有助于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2. 练习(环境)难度是否刚刚突破舒适区一点

加速进化的第二个条件是广泛接受刺激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值从而完全适应自己定义的环境,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拿当前的自己和环境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接收反馈


一般的出现问题再反思的策略本质上是亡羊补牢,隐含的前提是本人必须已经承担了问题造成的后果并且自身格局足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把问题分成两类,并且推导出反思要点3,4,5:

潜在问题难以发现3. 详细口述今天一些重要事件(比如我如何安慰我妈)的流程4.抽象化我的行为模式(比如我直接给出了我的建议,而没有情绪鼓励,妈哭的更惨了)
已有问题马后炮后发现5. 我今天有什么不完美的表现?

步骤3,4 的目的是找到自己平常行事的规律,接着我们需要引入对比来发现潜在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大量吸取相关的已经发展成熟的模式来与我们的行为模式对比,把本来因为习以为常而忽略的问题发掘出来

但如果每天都在质疑自己的行为模式并且花时间查资料大可不必,我们只需要有一个经常获取有意信息的习惯即可在日后想起之时进行纠正。


6. 我是否有花时间接收有价值的信息(看书,上课,知乎,和大佬聊天)
调整行为


生物接收到外界刺激之后,发现了自己的行为与环境要求所冲突的地方,在生死面前,做出正确调整的成功在进化的剪刀下存活。而一成不变者则面临淘汰。对大部分动物来说,他们缺乏思维能力,所能做的无非是随机尝试多种可能性并期盼其中一个方法可以引出满意的结果并且在日后重复相似的行为,也就是试错加总结。(比如小白鼠走迷宫会东冲西撞直到找到放着奶酪的出口,下次走相同的路径。)

区别在于,人类具有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在尝试解决问题时会根据这两种能力提出新的方案,这已经足够应对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所以,反省问题7,8:

7. 我为什么会做出问题5里那些不完美行为(找原因)

8. 我该如何调整行为从而解决问题5里面遇到的问题 (找解)

但这种凭借自身认知能力来解决问题在难题面前往往遭遇滑铁卢,这时就要依靠别人的认知能力:

9. 我需要在日后积累哪些相关知识?(需要的新信息)

最终模板:体系化反思

建议一周三次建议一周一次
1. 今天我的练习(困难环境)设置是否有助于阶段性目标的实现1. 详细口述今天一些重要事件(比如我如何安慰我妈)的流程
2. 练习(环境)难度是否刚刚突破舒适区一点2. 抽象化我的行为模式(比如我直接给出了我的建议,而没有情绪鼓励,妈哭的更惨了)
3. 我今天有什么不完美的表现?3. 我是否有花时间接收有价值的信息(看书,上课,知乎,和大佬聊天)
4. 我为什么会做出问题3里那些不完美行为(找原因)
5. 我该如何调整行为从而解决问题3里面遇到的问题 (找解)
6. 我需要在日后积累哪些相关知识?(需要的新信息)

这个体系的优点:

  1. 保证每天学习任务的质量和与个人目标的关联度
  2. 发现并促使反思改正了每天学习任务之外的明显不良行为
  3. 帮助甄别了潜在的问题
  4. 在解决问题时克服了因为个体认知能力局限造成的低效(通过增加辅助信息输入)
  5. 通过发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对输入信息的类别也可以不断重新定向

权子曰:吾日六省吾身,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