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19岁。
从出生到上大学,我没亲自赚过一分钱,但又无时无刻不受到金钱对我的约束。于是大一上学期,我去宿舍旁的奶茶店申请了前台的工作。即将获得一份收入的想法足以让人兴奋,但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反而也唤起了我的警觉。
在随后的一周,我开始质疑这个决定:也许打工只是一份心理的解脱,只是我为了逃避真正具有挑战性的赚钱事业的一种方法?如果我19岁最宝贵的时间一小时只能换来15刀,我又有什么理由相信我未来的每小时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呢?除了出卖劳动力的打工,冒进的炒股,和耗时漫长的爬升,还有什么创收的方法呢,赚钱的本质,或者说那些被常人所忽视的秘密是什么呢?
P
财富分配:投资,教育,储蓄,消费
对于一笔资金,有大致五种对待方式:投资,教育,储蓄,必须消费,额外消费。
这里的投资当然包括炒股,开公司。但开设公众号,做小的买卖等等也属于投资。现在假设我们的目的是让这笔财富增值。大部分人的思路可以理解为:减少消费,加大储蓄。一个稍好的处理方式可能是留一笔资金用来买教育,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在未来得到更高的收入。
但还有一个更有效的策略,即:提高投资,提高教育,减少储蓄,按一定比值消费。仔细观察这四个元素就会发现他们各自的作用。投资是增加现金流的方式,同时投资又与打工不同,投资取得的收益上限和下限非常大,但经过一定的能力培养后,平均来说有能力构成我们收入的主要部分。教育起着增加投资收益的作用,越多的在教育上提高自己,投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教育可以被理解为投资的“加速度”储蓄的钱不会自己复利,被储蓄的钱既不能用于教育也无法产生价值,因此他的唯一作用是应对风险(除非你把满足你的安全感算作其价值)。
这也意味着,储蓄的额度应该控制在一个可以刚刚应对突发以外的数量。必须消费是我们每个月为了维持生活所需的消费,浮动的空间很小。额外消费。表面上额外消费似乎于赚钱矛盾。但对于人这种缺乏理性的动物来说,适当的提高消费反而鼓励我们赚更多的钱。
通过把每月固定的收入的百分比用来随性消费会让我们切实体会到赚钱的乐趣。因此我会把每个月收入分成五个部分:百分之十用作储蓄,百分之三十用作必要支出,百分之四十用作投资,额外消费百分之十,教育百分之五。
创收:顺手牵羊的副业or细分垄断的创业
1. 顺手牵羊
对于繁忙的大学生和上班族来说,去另外开辟一条创收的道路可能让原本就压力很大的生活更加失衡。这种情况下,耗费精力较少的副业可以在不影响主页的情况下增加一份收入来源。应该如何发现适合自己的副业呢?
可以思考三个标准:我的爱好,特长能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副业?有没有什么副业可以顺便培养我需要的能力?有什么副业可以调剂我的生活?
只要有想法满足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便有潜力成为一个副业选择。假如有一个心理专业,喜欢足球,希望提高自己口才的的学生。可以顺着自己的专业方向平日做一些付费关系调节,咨询甚至两性关系辅导。也可以做业余足球的培训,考教练证,赚钱爱好两不误。第三个选择,可以借着训练口才的目的做视频自媒体,一边提高一边涨粉。
2. 细分垄断
副业赚钱虽然需要投入的精力较少,但很难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那么又该如何搭建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统计图:
第一张是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市场份额,第二张是一般风险投资的收益分布情况。
学过数学的朋友可能敏锐的发现,两张图都与人教版初二教材里的幂函数图像十分相似。幂函数最显著的特点是:少数个体可以获得极大的份额,而大部分个体所获得的少且相差不大。
这也就意味着,在市场内,一个排名前几位的个体可以分割绝大部分收益,而排名越靠后所分到的越接近于0.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领域垄断而在其他折戟往往比在多个领域都不上不下要好得多。这也符合经济学课本里所说的:在一个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所有企业利润将为0。而在一个垄断市场,垄断企业有很大的设定价格的自由度。
这时便会有批判家跳出来指责到:当今天下市场已经瓜分殆尽,哪里还有你我这样白手起家者垄断的机会?诚然,如果市场的蛋糕真如古人预想的那样是静态不动的一块,大众可能只能排在资本家后面争抢那可怜的一点蛋糕屑。但不同的是,这个蛋糕一直在自己长大。不管是社会上大趋势的持续发酵,例如人口老龄化,还是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例如新冠疫情,都给市场的结构带来了重置,而每一次重置,新的空白的市场就会出现,等待着新的主人占领。
把眼光方大,那老龄化举例,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当我们父母这一带老去,而独生子女的我们为了工作拼的头破血路时,一个以中老年服务为核心的市场就会涌现。他们因缺少陪伴而养起了小猫小狗(宠物行业),因身体年迈而开始注意保养(按摩,保健行业)把眼光缩小,美国总统每一次发言失误都给自媒体以新的素材(新闻领域),每盖起一座学校就对引起周围的房价突破新高。
作为一个餐馆,可能无法做成中国菜领域的垄断,也很难成为川菜界的头把交椅,却可能成为某个小城市的火锅主要供应商(说的就是你,老九门)。
因此,伴随着把一个领域不断细分,和社会每时每刻的细微变动,新的空白市场就会浮现,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垄断这个新的细分市场。与此同时还要权衡:这个细分市场的实际大小是多少,能不能赚回投入。比如你垄断了海淀区阿富汗民族舞蹈服饰的生产,并不会有什么收益。
不变的是人性,流动的是形式
微信的推出解决了年轻人快捷社交的需求,亚马逊的普及省下了线下购物的繁琐。但不论是qq被微信取代,还是亚马逊于淘宝的争夺,都只是形式的比拼。其所寄希望于满足的需求(社交和便捷)都是永恒不变的人性。因此细分垄断的手法与其说是对市场进行分割,不如说是把人的需求一点点切分,再用新颖的形式加以实现。
了解市场
真正做到对市场变化的明察秋毫既需要知行合一的批判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对一个行业切身的了解。门外汉用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往往忽略了实际运作时产生的诸多难题。从各路商业大佬的书单丛林中走马观花一遍,便能发现历史,社会,心理,经济类书籍占据了书单大部分位置。但若仔细研读各个大佬的传记,便会发现其从很小的年纪便以开始投身于实践,亲身感受各个行业的运作细节。理论和实践几乎是同步实现。既有了对趋势的精准判断,又因为充实的了解可以付诸行动。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大量阅读(尤其是社会科学书籍),广泛思考,时刻对社会变化保持警觉(多看经济新闻)。同时对几个有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度研究,甚至实习体验。
找准切入点,孤注一掷
老一辈的风险教育把安全放在了第一重要的战略高度。但无比时刻谨记:安全往往意味着平庸,而老一辈并没有用自身的成功为他们的学说正名。冒天下之大不韪,我要打破“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教条。按照之前幂定律的推理,方法收益的最好方法不是一视同仁地撒胡椒面,而是把大部分的蛋都放在一个深思熟虑的篮子里。垄断者的光辉将盖过无数次小胜带来的收益。
巩固垄断
垄断的地位无时无刻不受到其他经营者的冲击。为了捍卫垄断者的地位,我们可以用技术建立起壁垒,也可以依靠名声和网络效应扑灭竞争者的零星冲击。思考如何维持地位就是在思考我们的业务有哪些无可取代的特质。苹果的新产品就算只是改了一下型号,其地位也会因为他遍及世界的名声而不受影响。
扩张
随着我们在一个细分市场夺得垄断地位,人类膨胀的野心就会趋势我们扩张我们的业务。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业务从一个地区扩展到另一个地区。尽管也要评估因为地区差异带来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如何进行推销和宣传。根据客户种类的不同,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宣传方式。
比如在互联网上,每一个点赞关注带来的收益可能微乎其微,选择使用销售人员来一对一洗脑是愚蠢的浪费行为。而如果我们再我们的视频或者文章中加入“病毒传播”元素,视频或者文章就会自动的被他人不断转发从而带来极大的流量。而如果在和美国政府谈判的马斯克使用了推销人员去和官员谈判,其效果又显然逊于马斯克本人亲自登门拜访。
除了地区上的扩张,我们还可以围绕着我们的产品做相关产品的扩张。微信一开始“只是”一个社交软件,后来逐渐引入了支付,打车等功能,极大的增加了他对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程度。亚马逊从卖书出发,逐渐变成了百货商场式的网购平台。因此我们要思考的便是:我能不能再推出一些相关服务,把这个细分领域和一个更大的领域所链接?
总结:
提高投资,提高教育,减少储蓄,按一定比值消费。
我们可以选择副业和细分垄断两种方式来创收,从而替代传统的以出卖时间换取工资的“奴役”方式。副业选择的三个标准是:我的爱好,特长能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副业?有没有什么副业可以顺便培养我需要的能力?有什么副业可以调剂我的生活?细分垄断的流程是:
1.关注市场的变化,寻找新生空白市场
2.细分需求,评估其市场规模3. 设计方案满足市场需求
4. 投入大量资源形成垄断
5.建立垄断壁垒,防止竞争
6.推销或者开发相关服务扩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