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的价值和代价

被忽视的哲学

哲学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当我看到这个定义的那一刻,我似乎就明白了哲学,作为一个历史上催生了无数门自然科学,诞生过无数思想家的学科,却被人广为误解甚至摒弃的原因。

有谁可以看得到摸得到世界观呢?有谁会习惯思考一个世界观是否系统化,理论化的问题呢?又有谁愿意质疑,批判,重建自己从出生伊始就视为金科玉律的信念呢,信仰呢?

我们因为遗传和学习获得了喜好,在喜好的影响有导向性的下充实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又与此同时不断给新获得的世界观贴上“我的一部分”的标签来赋予更多喜好。

久而久之,我们对生活的信念(包括诸如对人生目标,人际关系,学习,娱乐等等的理解)和我们最炙热的感情捆绑在一起。于是对那些不符合我们信念的事物,我们或者忽视,拒绝,或则大张旗鼓的反对。

于是乎,我们小时候从环境,基因,甚至偶然中获得的信念在一次次强化中逐渐变成“事实”和“理所应当”。

以致于每次我们感到无力的时候,会努力,会求助,甚至会祷告,却从没有考虑过,或者是没有勇气来质疑那些我们视为不可能出错的“真理”。

那个无形的力量一直影响着你,就像一个认为智商决定一切的人不可能为了成功破釜沉舟一样,充斥在你每一个决定和脑海中无数的自言自语中,终于在堆积到足以产生一生的影响时,被人们命名为了“命运”。

因为他和命运一样,从来没有被人们发现过,却强大到可以左右一生。

哲学的价值

如果说化学,物理学通过教会学生们造物的魔法,并由他们不断生产满足身体之需的产品来惠及天下。

哲学则是通过满足学生的心智之需来惠及他们自己

因此,在判定哲学的价值的时候如果不接触那些在哲学中熏陶过的人们是纸上谈兵的。

对物理学家,数家们来说,他们用攻城锤不断地砸破被称为“未知”的城堡,用“确定性”搭建起一座座宏伟的大厦。

而哲学家么呢?在人们的印象中,哲学似乎在近代便停止了发展,就连其辉煌时期,也似乎只是一番众说纷纭却没有定论的拌嘴。

然而如果你熟悉科学史,便会意识到哲学对于科学的哺育作用。无论是物理学,政治学,还是心理学等等,都曾经是哲学这个母体的一部分。

在研究方法和人们的信条尚未发展成熟之前,他们都在哲学的名下进行着缓慢而不规则的知识发育。

在哲学家漫长的探索中,哲学不断收获确定的知识,但每当确定的知识接触丰硕的果实,该领域的基础已经基本打好,他便离开母体的供养,独立的成为一个新的学科。

而当这些离开母亲的孩子们逐渐在科学的世界开天辟地,又有谁会把功劳归在那个生育他的母亲身上呢?人们早已忘记了,没有从二元论到一元论转变,实证主义的发展便不会今天有心理学,没有逻辑学和认识论的辅助物理学的开展也会缺少工具。

因此哲学的第一个价值是:哲学为各个学科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工具,并且哲学的突破往往会催生新的学科。

就如哲学自己的定义所说,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其对立面就是一个碎片的,常识化的信条的堆叠。

而学习哲学,与其说是将整套哲学家们的成果移植到自己的头脑,不如说是找到了一个帮助获得真理的助产士

和进化论对生物遗传变异机制的塑造如出一辙,进化论也以相同的方式塑造着人类知识的传递:为了应对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一套同时具有着历史局限性和效率性的知识复制机制开始流行

爷爷奶奶通过歌谣和一次次教训来向没有分辨能力的我们传递知识,社会和学校通过教育和来自人群的不断反馈来纠正我们的行为,等到我们思辨能力逐渐成熟(如果可能的话),那些零散甚至带有偏见的信条已经变成我们的一部分,而质疑和反对他们就像用武器攻击自己一样痛苦和反常。

而哲学就是这把用来自我切除的手术刀,在其审视之下,平常那些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事物往往不出一两个回合就会暴露其逻辑上的残缺与矛盾。

我们会发现,那些伴随着我们多年的思想毒瘤尽管还没有爆发到令我们大病一场的地步,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身体中消耗元气,导致我们追寻着矛盾的目标,依据着低效的方法,不断因为误导性的信念而决策失误

而使用过哲学思考的手术刀后,尽管重建思想的阵痛无法避免,一旦伤口痊愈,新的组织不仅和和身体无缝拼接,还会在生活的积累中不断发育出更多优质的思想细胞。

哲学更是一种习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会不断地质疑与发问,用真理的手术刀一视同仁地检验所有可以检验的理念。因为未曾深耕,她也许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人物,但凭借其对真理标准的敏感,她可以更快的成为专家,甚至当起专家的评委。

因此哲学的第二价值即是:她培养了我们质疑和反思一切的习惯,把那些“应该是,本来是”变成“可以是,为什么不是?”加速我们的成长,提高各个领域的思考能力,并有助于我们建立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一旦人们习惯了哲学世界中观察世界的方式,他们的心态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哲学的思考不带有控制的欲望。如果一般人的人生是在把外界逐渐同化成主体的一部分或者延申,哲学则保留着二者的边界,但用理性把他们关联起来。

没有了这种改造和扭曲客体的欲望,我们就可以在观察事物时摘掉情绪和意图的折光镜,像上帝一样不动声色,不带目的的观察着世界的运转,以求知为目的。只有在经验的迷雾被扫除之后,眼前的世界才会呈现出规律性,万事万物似乎连接在了一起

而让人惊叹的是,这种剥离了唯心主义的视角给人了真正的冷静和浩然。人不在是万物的尺度,世界的运作不会随着我们的内心的意象改变而产生丝毫变化。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我们是否愿意接受和改变现实的淡然。

目的和欲望被搁置,当人们和信念也被以绝对理性的观察时,博爱和公正才得以实现,他们甚至会比往常显得更加可爱。

可以说哲学的第三个价值使我们真正成为世界的公民,一旦掌握这种观察客观全局的技能,我们就具备了理解一切,热爱一切,放下一切的胸襟。

哲学的最后一个价值也是哲学研究的内容本身:关于世界的终极问题。世界可以被分成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么?时间空间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

在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被从日常生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变成一个宏大意义图景的一部分

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被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改造成了应答机器,他像是游戏驯化玩家一样把各种遭遇赋予了奖励或者惩罚的意义标签,并使游戏中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点数增加而一遍一遍的做着重复的奖励任务。

在游戏中,我们的迫于需要及时反应的需求不断使自己的注意力范围缩小,并最终把世界局限在我们已经习惯的游戏小圈子之内

而在游戏中,玩家是最脆弱的,他们一方面需要时刻反应以求生存,一方面随时面临着被整个游戏世界直接摧毁的可能。

成为最出色的完玩家并不是万全之策,最安全的办法反倒是卸载游戏,然后再哲学的世界中阪依一个更加宏伟的意义。只有脱离了他人定义的意义,压力和期望才会根本上消失。

然而你也要意识到哲学的代价

他对新来者不甚友好,用逻辑和概念树立起来的高墙阻挡了大部分前来问探的人。

他对沉浸其中的人不甚友好,用思想上的阵痛使得之前余下的人也半途而返。

而留下的人,亦或变得深沉寡言,亦或变得清高孤傲,只有少数得以带着丰满的果实归来。但我还是希望你可以向无数古人,当代人,未来人们一样,philo(爱) sophy(智慧),让哲学成为你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