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的嵌入过程

联系之前文章所说,我们的信息在感情泡沫的过滤下已经受到了初步改造,失去了本有的模样,又因为大脑本身处理信息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信息被进一步压缩成抽象框架从而失真以及因为理解的不完全导致的进一步扭曲之后,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嵌入我们的知识网

换句话说,得到的信息能否真正长期为我们所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短时记忆的空间里而注定遭遇被遗忘的命运。

因此最后信息传输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嵌入。影响嵌入过程效率的是信息被删除和扭曲过后的相对强度。

强度与信息的1. 结构 ,2.密度, 3.与个体的关联度有关,而相对强度则是新信息的强度和头脑中已有的信息强度的对比。

结构指的是信息本身的组织方式,而不同的组织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信息内部相对强度。信息如果是一个组块的话,结构就是组块的结构,决定了组块的形状和稳定性。 

密度则是信息组块本身的体积,当信息量足够大的时候,信息碎片之间就更有机会互相形成紧密的链接从而间接帮助形成更稳定的结构,与此同时,还有更大的机会与现有知识网的触点建立链接,提高嵌入的效率。

个体关联度则是对嵌入过程影响最大的一个变量,是信息与个体核心需求的关联程度。当个体关联度足够高的时候,已有的知识网络会有大量的触点具备和新信息建立联系的潜力,相当于多了些链接两个积木的胶水。

此外,个体关联度低,甚至是有相反关联的信息不仅与已有认知有更少的链接,还可能在日后被已有的稳固知识网扫除,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理性或者感性的冲突。

我们可以把新来的信息理解为乐高积木,而脑海里原有的信息理解为大体搭建完成的乐高建筑,而嵌入过程就是塞积木的过程。想让新的乐高积木碎片完美的嵌入,必须要使他的结构和乐高建筑的缺口结构吻合, 同时要保证乐高积木内部连接紧密(逻辑紧密,漏洞少)从而没有之后的内部坍塌,此外最重要的是让新来的乐高积木与整体建筑协调,达到浑然一体。

嵌入的过程和记忆的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增加个体关联度也会增加记忆效率,分手一定比摩尔公式更让人记忆深刻(除非你爱物理胜过爱自己的伴侣)。

把信息整理成逻辑清晰的结构(加固结构)或者是增大相关信息的体量(提高密度)也会对记忆效果有显著提升。嵌入过程和记忆过程的区别在于:记忆是将外界提炼过的信息不经加工的存储以用来之后提取,而嵌入是把经过自己加工(认知局限)后的信息存储以便于日后灵活使用。

也就是说,记忆相当于在脑中外接了一个存储信息的硬盘以方便调用,而嵌入加上认知局限(也就是内化)是把信息筛选处理加工成可以日后使用的软件。

记忆要求的是不压缩的复原,内化要求的是调整信息后再嵌入知识网。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尽管记忆力优良却仍然面对开放性问题无从下手:因为他跳过了认知局限的过程,从而没有把信息转换成兼容于自己系统的格式,只是做了一个出色的信息搬运工而非真正具有改进加工能力的工程师。

建立了以上模型之后,我们便可以推导出几个增加信息传输效率的方法

从感情泡沫入手:

1. 意识到自己情感对于维护现有认知的执着。人会有意识地出于保护自己的情感的目的而拒绝接受可能导致自己想法动摇的信息。“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而是改进自己不断靠近正确。”生活中的例子包括: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确从而本能的抗拒批评,咬定自己的伴侣对自己不够照顾从而先入为主的搜集证据以维持自己的认知,认为自己的生活观念逻辑自洽就否定他人的生活方式。

2. 意识到情感对信息的筛选和屏蔽。人不仅倾向于收集顺应自己感情的信息,每个人感情的不同还导致了关注点不同。同时还要意识到情感对信息的屏蔽是双向的,信息源本身可能也存在对信息的非理性过滤。

生活中的反例包括:只结交溜须拍马满足自己被认可欲望的朋友,不断地观看同一种价值观/政治取向的视频来强化一种情感喜好,认为很多争吵是利益的冲突而不是关注点的不同(比如男生忙于工作无法陪女朋友,两人吵架,女方希望的是关心而不必须是辞职请假,因此其实并不利益冲突,买个礼物保证换个时间陪伴便和平解决),认为自己是客观的公正的全面的。

3.意识到对方感情泡沫的存在,学习修辞手法,沟通技巧来保证信息可以被被更少的扭曲

4. 把你的杏仁体捏到原来的0.8倍大。(狗头)

优化认知局限和嵌入过程

  1. 增加输出和验证的环节,来尽量减少信息抽象化过程出现的扭曲现象。
  2. 增加信息密度。从多个角度了解信息,从时间角度了解其发展演变过程,在横向和类似事物比较,信息密度越大越有可能建立更多的链接
  3. 牢固信息结构。使用容易接受的逻辑形式整理信息,比如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甚至是故事(起因,冲突,结果)。结构化的信息内部更加稳定,子信息关联更紧密
  4. 增加信息与个体的关联度。emm,比较玄学,尝试去爱一个学科吧,至少在学习之前明确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可以引入project来与学习同步进行,也就是实践的需要提高了个体关联度。也体现了为何选一个喜欢的专业如此重要。

相关思考:

“学习的第一步是遗忘”

这句话的更准确表述应该是“学习的第一步是遗忘错误的东西”。

原因如下:

按照上面的嵌入理论,信息嵌入的效率与他的相对强度有关,强度又由密度,结构,个体关联度决定。对于一个长期持有错误认知的人,多年的信息积累让他不断选择性的接收可以稳固自己已有认知的信息(感情泡沫),使得他已有的错误认知不仅密度大,内在结构都基本逻辑自洽,自成一体(很多错误的事情也可以逻辑自洽),这就是说他的已有信息强度非常大。这种情况下,新来的信息相对强度就会更小,因此嵌入效率低。想象所谓小粉红和恨国党的日常吵架,两个人常年选择性接收信息,各自的认知自成一体,对方的只言片语相对强度自然很弱,也就很难接收对方的信息。

在写作里的应用:

好的写作是完整信息传递的终极体现:作者作为发送者先要经过自己的感情泡沫筛选素材,其次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分格绕过读者的感情泡沫吸引读者。为了防止读者认知局限带来的误解,简洁的语言,加粗,斜体,重复等手法得到应用。为了加速嵌入,调整文章结构,说明文章与读者的关系,提供背景知识,几乎所有现代文学的所有要素都可以被信息传递理论总结。

在此总结一下我能想到的所有符合此理论的写作建议:

  1. 考虑读者群体的心理,选择恰当的风格,绕过感情泡沫。比如煽动群众的文章就应该加入很多感情色彩,一边倒的词汇,简介,故事性的分析。分析问题的文章语言不要华丽,减少故事叙事,减少感情色彩
  2. 考虑到读者存在的压缩信息时出现的失误,每章节的后面要帮读者复述要点,安排习题,多举例子
  3. 增加嵌入效率,依靠密度。纵向横向的丰富信息的背景,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相关的奇闻异事,但太多了可能会造成压缩信息更多的失误。
  4. 依靠结构。文学作品应该在合适的地方引入插叙,倒叙增加效果。社科文章遵循金字塔结构
  5. 依靠个体关联。文学作品尽量讨论普世价值,是作者共鸣。社科作品要在开头加入这个知识本身的意义,为什么重要,与生活的联系。